1 2 3

見聞追想錄----紀念冊:The Days 1999-2008

2014年8月15日 0 意見

2008年夏天,兒子快要遠赴英國唸書了,忙於各項準備之際,他還在電腦前面不慌不忙翻閱舊照片,說要編一本小小的紀念冊給我們。他爸爸火爆急性子,說事情那麼多,搞這不急之務做什麼!

兒子說,爸你不要管啦,我做好你看就知道了。


慢性子的我知道兒子要做什麼,也知道他的用意,不過看他出國在即,事情實在不少,不由也有點心慌,就說照片太多,也別一張張看了,趕快隨便挑挑,只要注意別挑我們很醜的照片就行了。

兒子有時候會搞怪,說是拍生活照講求自然,因此他會拍到我們日常不講究衣著、儀態的難看照片。他小時候,我們去東部旅遊,在旅館放下行李後,他爸爸說:我睡半個鐘頭就起來,你們也休息一下。不要照我睡覺!

末尾補的那句當然不是對我說的。等他很快睡著,鼾聲大作後,兒子立刻忍笑看我一眼,我也忍笑看他一眼,同時對他搖手又搖頭。他當然是不會理我的,像狼一般掩至適當位置後,悄悄舉起相機,對著床上衣冠不整,肚皮鼓起,呼呼大睡的爸爸,攝下一張經典睡覺照。

兒子說如果正常給爸爸拍照,他都是一種姿勢和一號表情,像個人形立牌一樣,十分無趣。所以要偷拍,要搶拍,才會精采,才會自然。

不過紀念冊是送我們的感謝禮物,當然不能放那一類讓我們不悅的不雅照片。他現在也不是小孩了,挺有孝心的,知道不可無故觸怒父母大人。

照片挑好了,他開始在電腦上排版,排出三十頁的內容後,裝在光碟裡,送至印刷公司。沒幾天就拿回來一本橫開本,黑色布質封面和書背的薄薄紀念冊。封面正中橫置一張去日本旅遊時,我和他爸爸走過通往MIHO 美術館的隧道時拍的照片,光線柔和,景深足夠,放在這裡,是為顯示通往記憶之路。這本紀念冊的標題就是:

The Days     1999-2008



翻開第一頁,再看到一次大字 The Days ,但在底下加了一個小字:WE

再往後翻,就是我們生活、旅遊的記憶。

我一邊翻看,兒子一邊在旁邊逼問:怎麼樣?好看嗎?感不感動?

好看。感動。我說。

是真的。好看。感動。

然而,說是從1999年開始選出照片,但那時候兒子剛上高中,我們也還沒有數位相機,因此這本紀念冊裡並沒有那個階段的照片。不過我知道,雖然沒有那時候的照片,兒子的心意卻洋溢在那沒有放上照片的冊頁年月中。那是他自覺長大的年月。

翻開紀念冊後,我先看到的是2005年,我和兒子的紐約行照片。


紐約行,是很重要的一趟旅行。我和快升大四的兒子暑假自由行一星期,兒子定居紐約的表哥帶我們逛了一天,我們也和一位在紐約工作的朋友見了面吃晚飯,其他時間我們自己遊逛。紐約的中央公園和自由女神,紐約的摩天巨樓和大街小巷,紐約的百老匯歌劇院和百貨公司,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、自然歷史博物館、航太博物館、古根漢博物館及現代藝術博物館,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和大棒球場,紐約的九一一雙塔遺址和傷痛......我們都去看去碰觸了。我們觀看著紐約,品嘗著紐約。


第二天以後,每天早晨,我們固定去一家早餐店吃早餐,同紐約人一起吃早餐。穿黑色正式套裝,帶大型黑色公事包的美麗女子喝完咖啡後,等一下大概會去哪裡出席建築的、法律的或醫學的會議?穿藍色休閒襯衫的中年男子看完手上的報紙後,大概會散步著穿過公園,回家繼續寫他小說的第三章?那邊的老先生、老太太,一邊咬著熏雞肉三明治,一邊笑看桌旁推車裡的孩子,一邊和孩子的媽媽說話,他們大概是來紐約渡假兼看女兒和外孫的。我們著迷的看著紐約人,對我來說,這些紐約人像是從我看過的許多小說裡走出來的人物,對兒子來說,他們彷彿是他看過的許多電影裡的人物,也像是未來他會認識的人物。

MoMA,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,像是兒子的聖殿,像是他做夢去過的地方,像是他靈魂所屬的地方,更是他未來也會流連的寶地。萊特設計的古根漢博物館也是兒子的聖殿,我在對面街上一眼看見它正被半遮著整修的外牆,迷惑著不知要如何看待它,歸類它時,兒子就啊一聲接受它,愛上它了。待我們走進大廳,抬頭望著從地面一路沿牆朝天頂盤繞上去的,摸上去質感厚實,但又如音波般輕盈繚繞的白潔觀畫走廊,我才比兒子慢了好幾分鐘,啊一聲接受它,愛上它。

我們一天天指點著紐約,談論著紐約,到要離開紐約時,我知道這是開眼的兒子一定會回來的城市。


2005 年,是我們驛馬星動的一年。那年年底,全家三人一起去京都旅遊。

京都,這又是一個小說裡走出來的城市,對我來說,可資聯想的事物目不暇給。對先生來說,千年皇城的史蹟讓他浮想聯翩。對兒子來說,寺廟多得讓他頭痛,寺廟裡摩肩擦踵,或大排長龍的觀光人潮也讓他有點吃不消。不過,清早在東寺的晨光裡遠遠於庭中一角吹奏古簫的人影,和悄悄走近來讓我們撫拍的溫柔白貓,也讓他感覺到一種安靜的美。這種安靜的美,經過時間淘洗的美,在京都許多地方看得見,彷彿是飄在空氣裡的,會這裡那裡游移的流雲。夜晚在衹園燈影閃爍的白川,川上引人駐足的石砌小橋,川邊推開窄門進去的暗暗小食堂,能感覺到流雲繞擁。白天在哲學之道上光點閃動的樹影流水,花木間一溜煙閃過的黑白貓,小道左右兩邊的樓院寺庭,亦能感覺到流雲行過。


京都也有很好的現代建築,由原廣司設計,建於1997年的京都車站,像座上演各類戲劇的現代大城堡,扶梯、走廊、空中通道把不同功能的各樣空間串聯組合起來,十分迷人。我們在這座大城堡裡上下通行,左右探看,像玩迷宮遊戲一樣。

由京都車站坐火車,再轉乘巴士去的山中桃源----貝聿銘設計,1997年開館的美秀MIHO美術館,我們一路經田野,緣溪行,走花徑,過山洞,越吊橋,方抵達。現代鋼骨玻璃大理石的建築,在大自然面前,卻非常謙虛,不想僭越,靜靜以建築師個人的設計語彙,向周遭山野及日本傳統之美致意。我們則在館內外盤桓、進出,向這一切致意。

京都之行的光影,留在這本紀念冊裡了。


2006年夏天,兒子由物理系畢業。畢業典禮那天,我和他爸爸隨他在校園裡繞了一會,去了他的系館,也去了他大四那年常出入的城鄉所教室。感謝上天,順利畢業了,當然要攝影留念。我們的欣喜,收入這本紀念冊。


接著是當兵的歲月。我們帶著吃食去宜蘭金六結看受訓的兒子,一路開車前去的心情,有點像他小學時代第一次離家,去楊梅的埔心牧場參加棒球營,我急著要看他好不好,第三天就催著先生開車帶我去楊梅那時候的心情。

我們到埔心牧場時,沈迷於棒球夢想的兒子正在棒球場上練習,教練准他出場一會,他就有點靦腆,但又看得出是開心的走過來。我問他好不好,他點頭說好,然後帶我們到過夜的帳篷前邊,他鑽進去抱出一包換下的髒衣服給我,簡單講幾句話,就又跑回去練習了。我們在場邊看了一會,跟他揮手說再見。先生說可以啦?夠啦?你不過去抱抱你的寶貝啊?

我說可以了,看見他好,又拿回這些髒衣服,就夠了。


在金六結也是這樣,相伴在營區走走,樹下草地上坐坐,野餐一下,先生躺在草地上睡著了,兒子照例偷拍一張爸爸呼呼大睡的照片,然後同我看看我們帶去的雜誌,隨意聊幾句閒天,這就很好。放心了就好。

當時那份終於放鬆的心境,留在相片上,也收入兒子製做的紀念冊。


2006年秋天,家裡有了貓,先是一匹流浪虎斑貓先生,後又來了一匹虎斑貓小姐,那兩位立刻躍居我們視覺的焦點,他們打打抱抱的貓日子,讓我們的人日子也添了不少歡喜色彩。紀念冊上,當然少不了這兩位先生小姐或坐或臥的玉照。他們一出現,好像我們怎麼留神睜圓眼睛或擺出姿態,都沒他們上鏡好看。


但我捧著紀念冊,兒子給我們做的紀念冊,從前翻到後,從後翻到前,也不管自己好不好看,上不上鏡了,只是感動。不過,也好看的。紀念冊裡的我們,和貓,都好看的,都不經意的穿行在時光裡,觀看,凝想,微笑,好像都靜下停格一會,跟正在看紀念冊的我,對視一會,然後就將起身,舉步,轉首,走向未來的歲月。

The Days......





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 

©Copyright 2011 Our lightning | TNB